叶小文:卓新平《宗教学新论文丛》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04-03 13-03-16 来源: 作者:叶小文 点击:次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看到这部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我认为,是否也可以作为,我们中国学者的一份献礼。
为什么这样说?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全面、正确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讲真诚,就因为能说清真诚的理由让别人、也让自己信服,能拿出真诚的措施促别人、也促自己落实。共产党人既然坚信物质第一、客观第一、存在第一,就必然坚信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其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任何违反其内在规律的外部干预,任何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处理,都是不能奏效的。所谓客观,除了自己的思想,其他都是客观,宗教的存在也是客观。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现象,有其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其消亡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诚如卓新平先生所言,“在人类可以追溯的漫长历程中,不难察觉人与宗教共存、与信仰共舞的史实,从而使宗教有着‘人类学常数’之说。因此,对宗教的审视和研究就代表着对人之社会认识、对人之自我体悟的重要内容。从人本及其社会出发,对宗教奥秘的探究则扩展到对无限微观世界和无垠宏观宇宙的认知及思索。”我们既然是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尊重这一客观存在和客观事实;就要鼓励这一认知及思索,从科学的角度、以学科的深度,来系统深入地研究宗教学。唯有如此,才能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按规律去做宗教工作。这也是我一再主张的,认识宗教问题,归结起来要把握最基本的“三性”——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所蕴含的基本理由。
看到这部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华文明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今天,“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的思想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和而不同”正在成为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底蕴和共同价值。中国是一个讲求“和合”文化的国家,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对各种文化兼容并包,自然也包括对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着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着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的兼容并包。这部学术著作,正是在力求从文化角度对宗教的作全面深刻阐释,有助于为我们对宗教现象的认识,夯实文化基础和坚定文化自信。
看到这部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我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要向卓新平先生这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有着“中国的脊梁”的学者,也是我的老师和挚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看到这部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我还想起恩格斯在论及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所说的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是、当然是、也必须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需要在各方面产生巨人的时代”。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个时代,“巨人”就出自平凡,就来自我们身边。从卓新平等学者身上,我看到就在我们的中国,就在我们的时代,这方面的“巨人”,或正在成长中的“巨人”,真的来了!
分享按钮